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

locationHome > 职员文章

职员文章

围网的困惑!

作者:江小平发布时间:2015-05-22 15:25:06

围网的困惑!

 

要不要‘围网’,设立了围网后怎么管,在我看来一直是海关管理中涉及面很广,影响非常大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如此重大的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没有人提出异议,更谈不上研究、讨论,真的很奇怪!

 

我进入总署不久,中央宣布设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突飞猛进。围网管理就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一线放开,二线关住是当时的一个基本思路,根据这个思路,似乎应该在国家划定的特区范围,建立起有效的二线隔离设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现实情况是:1)特区内已经有大量的居民和企业存在,不可能全部外迁;2)特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大量的货物进出;3)一线放开不可能彻底实现;因为国家不可能将四个特区划为几块飞地,退一万步,即便中央有这样的魄力,与其接壤的香港和澳门也不干,这么多人一下子涌过去,三个月就垮了。所以,所谓的一线放开只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放开’,而最终的实施情况是除了给特区进口的一些特殊货物给与特定的免税、免征优惠政策外,在海关管理上可谓一点没放。

 

既然一线不可能放开,那么二线围网建设是否必要就十分值得商讨了,我的观点是一线放不开,二线无需建。但作为主管机构的海关总署没有人将此当作一个问题,人微言轻,我的想法也始终停留脑海。最后的实施情况是深圳投资3亿元(当年大学毕业生工资每月54元,3亿元是一个多大数额啊!),兴建了物理围网以及七八个卡口。而另外三个特区的围网则因为地方财力以及对地方政府对围网意义的质疑而始终没有建起来。尽管四个特区中,深圳的建设和发展最符合中央的期望,但必须看到,深圳的发展成就和二线围网几乎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不在此展开讨论),心平气和地回顾总结,可以十分容易地得出一个结论:深圳特区的二线建设是一个非常错误和失败的决策。

 

不久,中央宣布在11个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保税区,又面临一个围网问题。因为保税区面积比较小,选定的区域也是这些城市中无人居住的荒芜之地,围网建设尽管投入不菲,但基本都建起来了。但对于区内企业的进口货物如何管理,又遇到了不同意见。我个人的意见是:既然二线管理已经到位,那么区内企业的海关管理就应该大大简化,进入特区的进口货物,无论是保税料件还是免税设备,海关只需要把住出口和补税内销这个关,其余的什么单耗、核销等等,海关都不应管,不该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区内管理成本优势,吸引境外、区外企业入区。

 

89年下半年,陪着吴乃文副署长去天津保税区考察座谈期间,我将这个意见在会上提了出来,结果被吴署长很不客气地批评了一通,明确表示:保税、免税货物海关怎么能不管?海关干什么吃的?

 

我无语。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海关又提出了加工贸易从‘散养’过渡到‘圈养’的设想,尽管已经脱离海关,但依然十分关注并在私下交流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圈养必须比散养对企业有更大的成本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促进作用,当时的制度设计者对此是十分认同的。

 

出口加工区制度出台,众多地方政府和一哄而上,几乎是又争又抢。但我仔细研究一番,觉得并没有期待和想象的那么好。08年,到几个出口加工区考察,接触了一些区内加工企业,初步判断加工企业进入区内没有什么优势。几年过去了,但区内企业存在的问题几乎没有根本性改变,最近和江苏出口加工区企业交流,得知很多区内企业但正在痛苦中呻吟。

 

春暖花开,水草肥美,牧民把牛羊群赶到野外实行散养,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时候,牧民将牛羊圈养起来,两种方式的选择和替换取决于天气、自然环境等等因素,逻辑对应关系清晰自然。

 

但在海关的特殊监管区,我看到的情景是圈养着的每只牛羊不但脖子上的绳索没有卸去,还都戴上了脚镣,我这个愚昧之辈,苦思冥想了几年也想不出所以然。

 

期待高人指点!

 

2014-1-22

 

 


忘记密码?

扫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