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2.3.31 下午 17:00-18:00
访谈地点:北京睿库办公室 | 上海某货代办公室
访谈方式:微信语音+后期书面文字
访谈人:江小平(J)
受访人:D 先生,男,上海某货代公司负责人,在上海口岸从事报关货代业务 20 年。
J:D 先生在上海从事货代和报关工作 20 多年了,请您说说上海口岸目前进出口货物通关当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这段时间让人特别挠头的是进口目的地查验(注:海关目前对此的官方称谓为目的地查检,但业内目前沿用目的地查验)。如你所知,海关目前实施目的地查验的货物主要是进口法检目录中的商品,关检融合前,质检机构确定为实施质检的,实施查验并不需要在指定的查验场所,绝大部分是在进口企业的工厂、仓库进行,而且质检部门也不是每票都去厂家检查,相当一部分是由企业自行验收后,出具一份正式的验收报告发送给当地的质检机构就完事。现在呢?手续变得复杂了,单一窗口出现目的地查验指令后,货代就要联系货物指运目的地所在海关查验科来落实具体的查验地点和时间,但目的地海关查验科怎么联系?网上查不到,货代就只好打总机、打 12360 ,问到的号码时常出错,再问,再打,打通了没人接是经常的事。这个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呼吁、反映,在上海关区总算得到了解决,把所有的隶属海关对外办理查验业务值班电话以上海海关 12360 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了,是一个不小的改进。但后面的问题还有一大堆啊,第一、货物目的地是外地的,联系还是困难啊!第二,各个海关的具体查验要求不统一,譬如金山海关,就要求货主把纸质文件提前单独送到查验科,上海关的其他隶属海关就没有这个要求,为了送几份资料,专门跑一趟金山,成本多少?眼下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严格,专门跑一趟更加费时费力;第三,联系上了,资料送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待海关实施查验的通知了,不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而是两、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货主再急也没用,真是要命啊!第四,如果查验发现一点问题,需要企业整改的,各地海关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企业疲于奔命;第五,所有的目的地查验都要在指定查验点进行,司机等候时间长、场地收费高。当然,我也清楚,海关也有自己的难处,以前的商检基本就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现在变成海关的全套正规动作,配备的人手根本应付不过来。
我想吐槽的另外一件事是海关取样化验过程的透明可视和流程简化。目前进口遇到布控指令,需要取样化验的,由口岸海关取样后送到化验中心,化验中心出具结果发送给取样的口岸海关,口岸海关再将信息发到申报地海关,再由企业到申报地海关的窗口,找科长打印化验结果,领号等待处理,等到科长签字后再由操作关员点击系统放行指令,前前后后二十来天就出去了。
我的建议一是学快递,开发一个小程序,把取样、送检、送达化验室、出化验结果、化验结果上传发送,取样海关和申报地海关之间的数据传递等各个时间节点放到小程序上,企业可以随时查询,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于化验没问题的,化验合格的信息应该通过系统直接触发放行指令。
第三个想吐槽的是海关低硫附加费申报事项。每一票货物的低硫费用由各个船代在网上公布,最早的在船舶抵港前 24 小时,最晚的要在船舶抵港后 4 小时,只有这个信息出来,货主货代才能截屏后作为申报随附资料一起向海关申报。然而另一方面,海关有 KPI 考核指标,要求企业提前申报,提前申报后,事后获得低硫附加费信息进行补充申报的,海关又不同意,让企业怎么办?
J: 对本口岸参与进出口货物通关的各个机构(海关、货代及报关、港口码头、车队、堆场、电子口岸、船公司、船代……)你认为最好和最差的是哪个?为什么?
D:就目前而言,我心目当中车队最好的是集卡车队吧。运输是物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没有运输,所有货物都静止不动,后果可以想象。疫情防控的当下,集卡司机到哪里都要做核酸检测,都要被查、被扣、等候,没有人解决他们的吃住,停车问题,真的是太辛苦了。1)我们集装箱主要是外高桥和洋山港区,部分业务操作上有些不同。如遇到海关查验有问题的,海关处理结束后,两个港区的后续提箱操作不一样,外高桥可以在网上直接申请提箱;洋山港区则需要货主凭暂扣单到现场查验点办理核销和付费手续后才能确定提箱时间,且核销时间仅限于正常工作时间,导致海关处理后放行的箱子不能及时提走;2)另一个情况是进口排查验计划,当海关开具了查验通知单后,向港区申请查验计划的,周末都不予安排,说是海关周末不安排查验,但和海关联系,海关关员明确表示正常作业,要企业协调港区。至于堆场:个人感觉,上海似乎是全国口岸城市坏污箱收费最高的城市。这些年不但没有改观,而且收费越来越厉害,污损箱的判断认定十分主观武断,有些箱子收了钱,但实际上并没有作实质性处理而直接用于出口。
1. 受访人所反映的有关目的地查验相关问题并非单独存在于上海口岸,需要由总署职能部门进行通盘研究解决,根子在于原检的检验方法手段和海关查验大不相同,关检融合后简单套用海关原来的查验模式,颇为不合理,而更深层面的问题是:进口商品的质量把关,海关的责任边界究竟划到哪里合适?
2. 有关取样检验过程的透明可视,同样也属于系统性问题,个人以为企业的诉求是合理的,但具体解决路径不妨由请某个地方海关开发测试一个小程序,试用顺畅后推广到全国;
3. 有关燃油附加费申报当中企业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总署相关联的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协商后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
4. 有关集装箱的污损认定和修复收费标准是我们这些年研究工作遇到的最挠头的问题,全国各个口岸都不同程度存在,至今没有想出便捷有效的对策,业内专业人士如有锦囊妙计,研究中心愿意高价收购。
【声明】
1. 北京睿库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研究,目标和宗旨只有一个:推动中国口岸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本文为访谈实录,仅仅反映受访人个人的认知、感受和看法,有可能和实际情况发生偏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愿意及时予以更正、澄清或补充说明;
2. 对访谈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仅供相关单位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宜作为问责、追责的依据;3. 疫情泛滥期间,上港集团为保障货物进出通畅作出巨大努力且成效卓著。调研中,外贸企业、货代、集卡司机等等对此均予以高度评价,谨在此表达敬意。公司领导层对《说说上海口岸营商环境那点事(1)》当中所反映情况高度重视、积极整改,本人也代表企业表示真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