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

locationHome > 贸易便利化动态

贸易便利化动态

2024年国际海关与贸易便利化观察综述

作者:北京睿库发布时间:2024-12-13 15:47:41


2024年国际海关与贸易便利化

资讯综述



图片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总体而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格局继续发生巨变,全球价值链重塑、贸易的数字化和“绿色化"等三大趋势在不断加强,这些状况深刻影响着海关和贸易便利化,海关的作用持续受到各国最高政治层面的空前关注。

在北京睿库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发此《睿库贸易便利化动态》特刊,对2024年国际海关和贸易便利化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作一综述,并分别对这两个板块各具代表性的十件大事作一回顾。



01 国际海关政策与规制发展综述及大事记

综述
  • “脱钩"/“去风险"格局转变初步显现

  • 关税作用受到空前关注

  • 2024年是中国面临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一年

  • 制裁与出口管制不断扩大

  • ESG与广泛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进一步加强

  • 多国采取限制措施应对跨境电商激增的挑战

  •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变趋势得以持续

  • 数字化贸易国际规则制订取得进展

  • 多国推进海关改革和现代化

大事记


02 全球贸易便利化进展综述及大事记

综述
  • 2024年贸易便利化协定(TFA)签约成员数和实施率均上升

  • 全球贸易便利化实施率有所上升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数字化率存在巨大差异

  • 各国际组织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

  • 颠覆性技术受到更多关注

大事记



    国际海关政策与规制发展  ▼  

一、综述


(一)“脱钩"/“去风险"格局转变初步显现

美欧等西方国家继续强调摆脱对中国等国家的依赖,加强供应链韧性,维护国家和经济安全。数据显示,“近岸"、“友岸"外包或“中国+1"等供应链多样化模式在某些敏感行业已开始成形,在关键矿物等重点行业的“脱钩"或“去风险"格局转变初步显现。



(二)关税作用受到空前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关税受到高度关注,世界主要经济体空前频繁地将关税作为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首选工具,积极利用关税的调节作用来扭转贸易逆差,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促使制造业回归以及加快本土新能源战略部署。关税被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重大经贸产业利益以及应对供应链中断和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议程的作用凸显。上世纪30年代的“以牙还牙"关税战已经重现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美国拜登政府任期内基本保持了特朗普1.0对华301等特别关税的实施,对盟友转而采取联合策略,努力消减“特朗普关税"对美国与盟友关系造成的影响。拜登于5月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随着特朗普2.0的临近,矛头主要指向中国的高关税和取消永久最惠国待遇的威胁在不断升级和具体化。加拿大对中国钢铝征收25%附加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附加关税。



(三)2024年是中国面临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一年


中国仍然是全球贸易防御措施的最主要目标国。2024年全球贸易救济案303起,涉华达到166起,占比超过一半,涉华贸易救济案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其中,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印度、韩国、GCC等新兴国家也采取多项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防御措施。

同时,美欧等国也在加强贸易防御措施的反规避反瞒骗,尤其注重采取多重措施防范经墨西哥、东盟国家等第三国加工制造产品来规避高关税进入美欧市场的做法。首先,欧美对于经第三国加工装配产品原产地判定的行政和司法解释呈现加严趋势,包括对“实质性改变"标准引入新的测试。其次,海关及其他执法司法机构作用上升,如欧盟委员会、检察官办公室、欧盟法院协调开展执法司法,包括加大涉华反规避反瞒骗的调查和处罚力度。美国地方检察机构也加大了对涉华进口企业海关瞒骗的处罚力度。加拿大于11月发起首例贸易防御反规避调查,针对的目标是可能经过越南加工组装的中国集装箱底盘。最后,美国直接从关税和贸易政策上对经第三国加工组装输美产品采取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以防止中国产品以这些国家作为跳板向美国出口。这一新的趋势逐步显现,如美国对经墨西哥进口的钢铝产品采取特定工序和含量限制措施;再如美国于5月启动加强本土太阳能制造能力行动,取消太阳能组件在201关税下的豁免,结束光伏组件“搭桥"计划,即恢复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输美光伏产品征税,并进而于11月30日宣布对来自这四个国家太阳能面板的进口征收21.31%至271.2%的反倾销税,以防止中国光伏产品通过东南亚规避美国12年前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的双反措施。

随着美国压力的增大,相关第三国也逐步开始调整本国对中国贸易和投资政策以回避风险,如墨西哥今年又对544项商品加征主要针对中国的暂定关税,墨总统最近表示政府将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提高产品本地成分,替代部分自华进口产品。这些发展均导致“近岸"、“友岸"产业转移过程中原产地等海关监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四)制裁与出口管制不断扩大

本年内,欧盟、美国和英国都多次扩大了对俄罗斯等国的制裁,并加强了出口管制的协调一致。美国商务部数次扩大出口管制物项清单。欧盟颁布新规明确反制裁规避以协调成员国间的行动,并更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范围。荷兰对半导体和其他新技术出口实行管制。中国颁布《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公布《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整合完善出口管制体系。



(五)ESG与广泛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进一步加强


强迫劳动

美国进一步加强UFLPA执法,列入“实体清单"的中方企业已达107家,受限产品范围继续扩大。欧盟于11月最终通过《禁止强迫劳动条例》,并将在发布生效后三年内实施。《条例》针对的监管对象、判定标准、调查程序、处罚和实施进程不同于UFLPA。


更多国家宣布将实施“碳关税"

欧盟继续推进“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实施,并在报告义务实施过程中逐步明确细则。若干国家相继跟进确认将实施CBAM,包括加拿大、英国和挪威。


欧盟其他ESG新规生效并将逐步实施

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3D)于今年7月生效,《指令》引入人权和环保义务,将自2027年7月和随后的一至两年内分批实施。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ESPR)于今年7月生效,两年后起实施。ESPR为投入欧盟市场产品的可循环性、能源性能等环境可持续性设定产品性能和形象条件,包括推出数字产品护照(DPP)措施,欧盟海关将对进口产品的DPP存在及其真实性进行自动检查,以提高边境的风险管理能力,欧盟委员会11月已经开始就DPP授权法案征求意见。

在企业和来自欧盟成员国及第三国政府的强烈呼吁下,欧盟推迟一年实施原定于今年12月开始实施的《零森林砍伐条例》,并同时发布指导文件,以帮助利益相关方做好实施准备。
同时,由欧盟率先单边采取CBAM等行动的做法开始受到更多的国际质疑,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成员在WTO提出关注。《零森林砍伐条例》面对欧盟内部和外部反弹已推迟实施。同时,相关国际组织也在就加强ESG统一国际标准的制订和协调开展讨论,包括WTO更加积极参与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强调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贸易政策的必要性,联合多个国际组织探讨碳关税等气候行动的跨国影响。ISO在COP29发布ISO ESG原则框架,推出全球第一部ESG国际标准。



(六)多国采取限制措施应对跨境电商激增的挑战

面对跨境电商激增对本国企业、消费者和税收的冲击,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对跨境包裹的监管呈加严趋势。美国海关不断加严对低值货物的申报要求,并暂停多家报关行的低值电商申报资质。美国拜登总统于9月宣布将采取新行动打击低值进口货物中不安全和不公平的产品,要求将被征收301、201和232特别关税的产品排除在800美元以下的de minimis低值豁免之外,进口人须向美国海关提交关于低值货物的具体电子数据,以解决该豁免被滥用的问题,并呼吁国会在今年年底前通过久拖未决的de minimis立法改革。

欧盟自年初开始采取新措施应对电商增值税瞒骗,通过采用新的“中央电子支付信息系统"(CESOP)来更好地发现增值税瞒骗,防止税收流失。

巴西、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尼、泰国等其他国家对低值电商货物也相继采取了降低购物限额并提高关税和消费税,统一开征进口关税或增值税,以及加强海关监管的措施。

同时,WTO加快了电商国际规则制订,历时5年的WTO“电子商务联合倡议"(JSI)谈判结束,《电子商务协定》文本于7月公布。



(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变趋势得以持续

由于近年来地缘政治的演变而发生的多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转变在今年得到持续。美国欧盟继续以价值观和供应链去风险为出发点大力推动与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美国仍然避免谈签以消减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市场准入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自贸协定,强调供应链的安全韧性和可持续性。《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PEF)《供应链协定》于今年2月生效,相关机构成立并开始工作。《清洁经济协议》、《公平经济协议》和《IPEF协议》于今年10月生效。IPEF第一支柱《公平与韧性贸易协定》谈判仍然陷于停顿。《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PEP)于2月举行首次正式会议,于8月发表了首个贸易支柱声明,但并无实质性进展。面临特朗普2.0政府明年上台,美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很可能发生转向,这些框架协定前途未卜。拜登政府继续推动“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加强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在劳工权力领域的实施,本年内对墨西哥密集发起8次“应急响应机制"(RRM)争端解决,自2020年7月RRM启动以来总共发起28次。

欧盟也强调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强调供应链韧性和能源供应多样化,致力于摆脱对第三国的战略依赖,积极寻求与全球各地区诸多国家谈签自贸协定并加强实施。英国脱欧后积极谈签自贸协定,寻求作为独立贸易大国的贸易政策自主,于12月加入CPTTP。CPTPP 11月部长会未就中国等国申请加入取得进展。印度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立场发生重大转变,积极与相关贸易伙伴谈签并达成FTA。与欧盟和英国的谈判虽然重启,但进展落后于预期。《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的实施取得一定进展,更多的国家加入“指导性贸易倡议",但距离实现在AfCFTA项下“有意义"的优惠贸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八)数字化贸易国际规则制订取得进展

继2023年12月实质性结束部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之后,WTO第13届部长会议于今年2月决定将跨境电子传输暂停征收关税禁令延长两年,该关税暂停令两年后将失效。同时,相关国际组织和行业联盟积极做为,推动贸易数字化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议定书》于3月生效。国际商会推出数字贸易可靠性评估工具。数字化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发布电子提单3.0新版本,做出采用eBL承诺的会员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但eBL应用进程仍然缓慢。



(九)多国推进海关改革和现代化

欧洲议会于2月对1968年以来欧盟最大规模海关改革举行首次投票,并于3月通过对欧盟海关法典重大改革的立场。新的欧盟进口监管预申报系统(ICS2)于6月上线,集中清关进口(CCI)系统于7月进入第一阶段实施,目前有10个成员国采用,其他成员国海关计划在未来一年内采用。

英国“边境目标运营模式"(BTOM)于1月开始生效以来于4月和10月开始分阶段实施。加拿大海关新征税管理系统CARM于8月正式上线。沙特和阿联酋积极探索在货物通关过程中利用包括AI等在内的先进技术。中国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战略。


二、大事记


1月

▲ 南非启动非洲大陆自贸区协定(AfCFTA)试点实施

▲ 英国“边境目标运营模式"(BTOM)生效

2月

▲ WTO 跨境电子传输关税暂停令将在延长两年后失效

5月

▲ 拜登宣布对 180 亿中国产品提高关税

9月

▲ 美国总统对低值货物采取新行动应对来自中国的电商进口激增

10月

▲ IPEF《清洁经济协议》、《公平经济协议》和《IPEF协议》等三项协议10月生效

▲ 欧盟自10月30日起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 英国确认将于2027年征收“碳关税"

11月

▲ 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高关税

▲ 欧洲法院就哈雷戴维森迁移生产原产地上诉案作出判决


    全球贸易便利化进展综述及大事记  ▼  

一、综述


(一)2024年贸易便利化协定(TFA)签约成员数和实施率均上升

TFA签约成员数由156升至159,比例由95.1%升至95.8%。实施率由77%上升至79.4%。

在TFA具体措施的实施方面,截至目前,全球实施率最高的5项措施分别是:第9条受海关监管的进口货物的移动(93.3%),第10.5条装运前检验(92.1%),第10.9条货物暂准进口及进境和出境加工(92.1%),第5.2条扣留(91.5%)和第10.8条拒绝入境货物(91.2%)。

全球实施率最低的5项措施分别是:第7.7条对经认证的经营者的贸易便利化措施(71.5%),第8条边境机构合作(68.4%),第7.4条风险管理(68.3%),第5.3条检验程序(66.7%)和第10.4条单一窗口(56.1%)。



(二)全球贸易便利化实施率有所上升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数字化率存在巨大差异

根据第5次联合国数字和可持续贸易便利化全球调查,全球贸易便利化和无纸化贸易平均实施率为68.6%(2021年为62.58%)。根据2024年联合国发布的联合国贸易数字化指数,在全球160多个国家中,包括跨境无纸化贸易在内的贸易数字化的全球平均实施比率为60%,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数字化实施率存在巨大差异,发达经济体为79%,东南亚和东亚为6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67%,撒哈拉以南非洲为48%,太平洋岛屿国家只有25%。



(三)各国际组织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


WTO

贸易便利化委员会2024年共召开了4次会议,通报成员实施情况以及开展经验交流。其中,4月会议讨论了TFA运作和实施情况、孟加拉国TFA实施报告、审议成员通报、审议TFA基金会报告、关于利用数字化推动TFA实施的国家经验分享,包括中国智慧海关建设、巴基斯坦单一窗口综合风险管理系统、多个过境货物管理系统、日本海关数据使用经验等;7月会议内容包括分享将文件和其他程序数字化以确保跨境贸易畅通的国家经验,讨论内陆国家过境问题以及“成功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的良好做法"修订版;10月会议分享了贸易便利化国家经验(单一窗口、放行时间研究、抵达前处理、边境程序数字化等)、讨论实施TFA所需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

WTO继续通过贸易便利化基金会开展援助和能力建设,2024年对马达加斯加、多哥、喀麦隆等国实施援助。

WCO

WCO-SECO全球贸易便利化项目(GTFP)继续开展一系列援助。在2018年至2023年项目的第一阶段,GTFP为15个成员海关提供支持。今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目的是继续加强受益海关的组织和技术能力,在私营部门和相关利益攸关方的更好参与下,成功领导、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和透明的海关改革,并应用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特别是实施TFA。今年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摩尔多瓦、蒙古、玻利维亚等国开展了援助。

WCO与英国和UNCTAD合作的加速贸易便利化项目(10个国家海关参与)继续开展活动,今年开展的活动包括审查马来西亚后续稽查流程、支持尼日利亚建立后续稽查体系和AEO制度、助力斯威士兰海关开展风险管理、协助菲律宾海关建立廉政图谱、协助赞比亚协调边境管理、协助南非开展放行时间研究、支持南部非洲同盟实时AEO互认安排、为赞比亚海关提供海关估价支持等。
智慧海关项目在今年4月开展了全球颠覆性技术调查,7月公布了结果。项目在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开展智慧海关项目,并建立智慧海关门户网站。

UNECE

2024年通过联合国贸易便利化和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数字化工具推进中亚地区贸易便利化、推进中亚地区国家跨里海数字化路线图、协调关键贸易文件和数据元素为端到端供应链数字化奠定基础、与国际商会共同倡议采用统一的数字贸易标准、发布私营部门参与贸易便利化机构建议书(第48号建议书)。


UNCTAD

通过ASYCUDA技术援助计划进行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援助;开发贸易便利化改革追踪器,跟踪各国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一系列项目,包括东非贸易门户连接能力建设、区块链、贸易门户等项目。


UNESCAP

今年举办了无纸化贸易周,通过促进区域合作加速跨境贸易程序数字化;举办第11届亚太贸易便利化论坛,重点是利用数字化在该地区实现可持续供应链,包括深入探讨跨境无纸化贸易、运输和绿色贸易流程等主题;评估亚太地区国家跨境无纸化贸易准备情况。


世界银行

贸易便利化支持计划资金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全面实施TFA和贸易便利化改革,包括识别贸易制约因素和瓶颈、设计改革战略、支持和建立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以及协助建立单一窗口等。2023年该计划在亚太地区、中亚、拉丁美洲、中东、南非及撒哈拉地区开展了项目(2024年年报未出)。


全球贸易便利化联盟

开展贸易便利化相关项目,支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简化贸易相关流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5个项目,还有17个尚在进行的项目。



(四)颠覆性技术受到更多关注

全球关注技术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AI。WTO举办首届AI与全球贸易相互作用大会并发布报告。UNECE发布了AI在贸易便利化中的应用白皮书,AI将是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新技术,通过自动化和更高效的数据交换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刺激全球电子商务的增长。AI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其他新兴技术之间可以集成和协同作用,在供应链中,AI可用于各种场景:检测异常、自动化和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从物理文档和数字化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元素。在电子商务中,AI可以通过分析商品描述、原产地、目的地以及监管参数以避免欺诈和检测不准确数据。


二、大事记


1月

《亚太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CPTA)常委会召开特别会议

2月

TFA 实施迎来 7 周年

3月

国际商会发布新版全球贸易现代化指数

4月

2024年亚太贸易便利化报告发布

5月

UNCTAD 举办首届全球供应链论坛

6月

ESCAP 举办首届无纸化贸易周

7月

UNECE 举办可持续和数字贸易便利化周

8月

UNCTAD推出新版贸易便利化改革跟踪工具

9月

全球贸易便利化联盟发布报告:突出私营部门的作用并加强其对NTFC的参与

10月

UNCTAD开发新应用程序助力非洲应对贸易壁垒



    END ▼  


【免责声明】

本《动态》内容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标明来源的公共信息,目的在于尽可能客观地传递相关信息,并不代表睿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转载使用须自负法律责任。


忘记密码?

扫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