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平发布时间:2016-01-06 20:43:30
贸易便利化,中国水平几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就贸易便利化设计了一套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全球各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评。
指标体系包括11个方面
1. 信息公开: 包括通过互联网和咨询服务站点提供的和国际贸易相关的信息;
2. 商界参与度:与商界的协商和沟通;
3. 预裁定;有关行政机关根据进出口商人的请求,就进出口货物归类、原产地、估价方法等事项做出并可遵循实施的决定;
4. 行政救济: 企业对进出境管理部门的行政决定提出的可能性以及据实纠正的情况;
5. 收费: 对进出口活动征收的费用;
6. 程序(文件单据类): 包括电子数据交换;进出境程序的自动化以及风险管理的运用等;
7. 程序(自动化操作类): 包括贸易单据简化;国际性标准的采纳以及副本接收等;
8. 程序(流程类): 进出境管理制度优化;单一窗口;后续稽查;授权经营者(AEO)制度等;
9. 境内边境机构合作: 本国进出境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
10. 境外边境机构合作: 与邻国和第三国家进出境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
11. 治理能力和公正性: 包括海关组织架构及功能;问责制以及职业道德及廉政制度等。
中国政府于2015年9月4日正式宣布接受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按照OECD的指标体系进行衡量,中国目前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究竟如何呢?
这两张图显示:(1)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中等位置,和四分之一顶尖国家的平均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2012年至1015年期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是太大。
上图显示,和台湾相比,中国大陆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相当提升空间。
从OECD的测评看,中国贸易便利化方面比较好主要是:信息公开、收费、自动化技术运用以及商界参与等几个方面,而存在的短板则集中在境内外边境机构合作、文件单据类通关程序以及行政救济等几个方面。
1. OECD的这个指标体系和《贸易便利化协定》大体相同,但并不完全对应;
2. 这个指标体系的评测范围及实际测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值得商榷讨论;
3. 对中国的测评结论有些项目,譬如商界参与、预裁定以及信息公开等明显偏高;有些项目,譬如境内外合作、行政救济等则明显偏低;另外对行政救济的测评,从2012年较高的1.7(2分为满分)下降为2015年的1.13,事实依据何在也需探究。
总之,推行贸易便利化,关键是落在实处,通过科学测评,找出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完善措施是唯一途径,从这一点而言,OECD的指标测评所提供的方法和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
题外话 www.re-code.org
睿库研究中心按照大致相同的路子,启动了《贸易便利化在中国》项目,将《贸易便利化协定》逐项拆分为300多条,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测评,欢迎有兴趣的登录中心网站www.re-code.org 参与测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