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

locationHome > 平说关事

平说关事

平说关事(8):物理围网管理得失谈

作者:江小平发布时间:2016-01-27 10:51:16

平说关事(8)




物理围网管理得失谈

概念物理围网

           在境内某一特定区域,通过栅栏(铁丝网、围墙等)进行物理隔离并通过监控以及卡口,对货物在区内状态以及区内、外之间的流动实施实物监督的设施。

1.png


目的:

         在保证海关对相关货物实施充分有效监管的提前下,对区内企业实施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或简化的监管制度。

 

运用:

        1982年6月,中国第一个围网管理项目--深圳特区二线动工兴建,1984年底完成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随后数年间,各个保税区纷纷实施物理围网。

2000年5月,以物理围网形式兴建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在昆山通过验收。

u=3290002785,116524735&fm=21&gp=0.jpg

至今,全国共有实现物理围网管理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22个(包括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等)。 



历史评价

四个经济特区当中,只有深圳特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投上亿巨资完成80多公里长的二线围网以及相应的二线卡口建设。但中央给四个特区的两项核心优惠政策:进口特区建设物资、区内生产企业自用机器设备免税,市场物资定额减半征税,并没有因是否围网而发生差异。也就是说,就实施特区优惠政策而言,二线物理围网并没有发挥任何实际作用。 

从逻辑上说,能够让二线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一线放开"。在一线无法实现放开的情况下,二线围网不但无用,反而阻碍了特区内外之间货物及人员的流动,以至有关撤销二线的提案频频出现在人大、政协会议。

2010年,国务院同意深圳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二线"成为一个历史遗迹。 

各保税区物理围网的实际功效大致相仿,连美化环境的灌木隔离带都比不上。



新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围网的意义 

        进入本世纪,中央层面又逐步推行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名目不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其共同特点是全部实施物理围网并对入区企业实施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以出口加工区为例,优惠政策包括:

  • 进口机器、设备、基建物资、办公用品免税; 

  • 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

  • 入区货物视同出口,享受退税;

  • 自持外汇等;

熟悉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变迁的人都清楚,对保税业务以及特定减免税货物,海关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管了三十多年间,管理制度、经验、手段都日臻完善,是否围网其实根本无关紧要。 


物理围网的负面作用:

----围网建设、维护成本

----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区内外普通货物的流动受阻

----区内企业成本上升


物理围网 & 信息围网:

        围网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免税或者保税进口的货物管住。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轻易地、低成本地为海关提供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信息围网。业已实施多年并被证明为高效好用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系统正是这个信息围网。通过这个系统,海关不但把企业这个“庙"管住了,海关监管货物那些个“和尚"也尽在海关掌控之中。

2.jpg

在我看来,海关有效监管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不发生违规;二是发生违规能够被有效查处。只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无论区内区外,发生违规违法,只要它最终无法逃避惩处,海关有效管理的目标就实现了。


QQ图片20160127103543.png


小平看法




一、从管理目标出发,按照管理效率要求,对海关特殊监管区物理围网和信息围网之间的利弊得失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选择;


二、已经实施物理围网的区域,对区内企业的管理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最大限度降低海关管理成本和企业营运成本。





忘记密码?

扫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