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平 /编辑李俊发布时间:2018-01-18 15:43:23
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一直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最近突然火爆起来,有人建议我好好“扒一扒",因为内容比较庞杂,专业性也强,简单整理一下,供有兴趣的参考。
一、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究竟是个啥东东?
《营商环境报告》 英语名称为Doing Business,简称DB,是世界银行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各成员营商环境进行年度性测评、打分、排位及概况性论述的报告。此报告2003年面世,至今总共发布了15期。最近的这一期《营商环境2018》发布于2017年10月底,覆盖了全球190个经济体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营商环境状况。
二、《营商环境报告》的影响力如何?
报告自发布以来,得到全球广泛关注,例如以“人人机会平等"为主题的2017年报告,在发布后短短一周内:被全球7000多家主流媒体援引,下载近4万次。鉴于其受到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自2014版起,该报告被列为世界银行组织的“旗舰报告(Flagship Report)"之一。能够体现其影响力的另一个情况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该报告并从中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最佳实践,自第一期(DB2004)发布以来,各经济体实施了共计3188项改革,而在过去一年中,119个经济体进行了共计264次改革。
2015年前后,随着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报告》在中国逐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17年下半年开始,其中的跨境贸易指标关注度呈现火箭型蹿升。
1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世行报告的受关注热度将持续提高。
三、世行的“营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的总体排名情况如何?
世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由10个二级分项指标组成,各分项指标名称及内涵见下表:
中国在190个经济体当中的营商便利度的总分排名情况见下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4—2018)
其中的二级指标之一“跨境贸易"的排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4—2018)
四、排名是如何产生的?(以最近三年的跨境贸易为例)
简单而言,就是通过若干个三级指标项的测算分值,计算出二级分项的DTF数值(DTF是什么下面再解释),然后以分值高低进行前后排名。中国“跨境贸易"近三年的DTF数值见下表:
五、DTF是什么?
DTF是Distance To Frontier的缩写,表示和最前沿或者最好水平间的距离,根据其所具有的功能,称为“DTF得分"。
得分数值通过以下的计算获得:
1) 确定标杆:把各个经济体当中的最优数值设定为“最佳表现(Frontier)",排在第99或95个百分位的若干经济体在该指标上的平均值为“最差表现(Worst performance)"。
2) 计算三级指标得分(DTF):根据问卷获得的指标值和最佳、最差值之间的“距离"算出差距值。譬如2018报告,问卷调查得到的中国“进口单证合规成本"为170.9美元,计算中国在该指标上的DTF得分计算过程如下:
190个经济体中“最佳表现"为:0美元
190个经济体重“最差表现"为:700美元
中国超过“最差表现"的距离为:700-170.9=529.1美元
“最差表现"与“最佳表现"的差距为:700-0=700美元
那么中国在这项指标的DTF得分:
(中国超过“最差表现"的距离 / “最差表现"与“最佳表现"的差距)*100 ,即(529.1 / 700 )*100 = 75.57
3)计算二级指标DTF得分:同理,将“跨境贸易"下的8个指标的DTF得分计算出来,将它们进行算术平均即可计算出“跨境贸易"的DTF得分为69.91,在该板块排位第97。
4)计算总的DTF得分:将10个二级指标的DTF得分进行算术平均,中国2018年得分为:65.29,排位第78。
六、数据怎么来的?
这个报告的各项基础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
在过去的15年中,共有来自全球190个经济体超过43000名专业人士参与了问卷调查。而在2018版报告问卷调查工作中,共有超过13000位专业人士参与问卷调查,搜集到各个主题的问卷共计超过16000份。
答卷多于答题人是因为答卷是按照二级指标分别设计的,有的一个人答了两份或两份以上的不同问卷,答了跨境贸易,又答了开办公司之类的。
中国答卷情况如何?中国境内参与2018报告问卷调查的共计179人,其中参与跨境贸易部分问卷调查18人。 这是经过有关机构(包括本研究中心)去年初组织动员后的参与人数,2017年仅有9人。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姓名、所服务的机构、机构地址等信息都公布了的。
七、调查问卷啥样啊?
乖乖,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长、最复杂的调查问卷,整整17页,即便翻译成中文,因为其中很多的概念比较含混,不同的专业人士在理解上都会产生歧义,导致参与答卷的人很少,成为报告的一个缺陷。
八、样本是如何选择?如何界定的?
世行把跨境贸易的营商环境分为进口、出口。
选上海、北京两个口岸城市作代表,同时作以下假设:
• 进口商品为汽车零部件或者类似产品(HS编码8707),出口为机电产品;
• 以一个标准集装箱为考察单位;
• 基于重量计算的货运费用;
• 如果政府收取的费用按货物价值决定,则假设价值为50,000美元;
• 关税不计入政府费用;
• 产品是新的;
• 出口及进口公司雇用并支付货运转运商或报关行(或两者同时)并支付与国际货 运、国内运输、海关和其他政府机构的通关和强制检查、港口或边界装卸、单证合规费等等相关的费用;
• 运输方式为所选出口或进口产品及贸易伙伴最广泛使用的方式;
• 政府机构要求通过电子方式提交的与货物有关的所有信息均视为出口或进口过程中获取、准备和提交的单证;
• 对港口或边界的界定是商品进入或离开经济体的地方(海港、机场或陆上边境通道);
• 视为相关的政府机构包括海关、港务管理机构、道路警察、边防守卫、标准化机构、农业或工业部或部门、国家安全机构及任何其他政府机构。
作了这么多的假设和条件限制后,通过问卷调查,及后期测算,2018报告当中中国的8个三级指标的分值结果如下:
具体指标的比较:
九、评议
1. 世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作为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标杆,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及方法论有参考、借鉴意义;
3. 《营商环境》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由于问卷调查自身所涉及概念含混,加之内容广泛、篇幅过大,参与调查人数的专业能力制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调查获得的数据质量不高,偏离客观实际的倾向比较明显。其中有关中国、美国等部分国家的跨境贸易部分数据数年不变,招致质疑和诟病也很自然。
4. 如何借鉴、参考其思路、框架,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和学者的一个新任务。
注:以上所有数据均基于世界银行历年《营商环境报告》原文中的内容,并非基于世界银行对数据进行调整后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