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

locationHome > 平说关事

平说关事

平说关事(95)疫情跨境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江小平发布时间:2020-03-30 09:54:56

疫情跨境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天看新闻,中国新冠疫情阻击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让人欣喜,但眼看着疫情在全球呈现大规模蔓延,又不禁令人忧心痛心。

病毒的跨境传播给各国边境管理机构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跨境贸易安全及便利的专业研究工作者,犹豫再三,决定通过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表达一下自己的几点浅见。


病疫对人类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人类历史上,鼠疫、天花、霍乱、流感等疫病曾经对罗马、蒙古、匈奴、印加等众多帝国皇朝更迭和社会变迁产生巨大影响,最为严重的中世纪在欧洲大陆爆发的鼠疫,数千万死亡,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可谓惨绝人寰。


图片2.png



过去的一百年间,这些病疫绝大部分被人类战胜,偶尔出现的SARS,埃博拉、寨卡等等,也终究没有掀起大风大浪,不曾想原本以为被人类征服了的病魔这一回再次露出了狰狞的面目,让经历过SARS的我辈也惊恐不已。

其实,除了直接戕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病疫,还有针对动物的禽流感、猪瘟、疯牛病、狂犬病等等疫情以及不计其数的针对植物的病虫害,只不过动植物疫情不是直接攻击人类,危害性相对而言小一些。

为降低疫情危害,人类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卫生检疫以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控疫情的跨境传播。


国际上,跨境检疫始于何时?


一般认为,国际间的检疫制度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为了防止当年的烈性传染病鼠疫扩散,威尼斯口岸管理当局对疫情船只上的船员实施为期40天的强制性检疫隔离,原意“40"的 Quarantine由此成为检疫的代名词。


跨境检疫的主要手段


目前,各国对跨境检疫的基本防控手段是在边境口岸设立专业的防疫机构和防疫官,对具有疫情风险的人员、货物、物品以及运输工具实行检测、隔离、熏蒸、杀菌、消毒等处理。


各国政府的跨境检疫工作由谁承担?


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以及询问部分国家驻华海关参赞得悉,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跨境卫生检疫工作由政府主管健康、卫生的部门承担,如法国、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波兰、瑞典等国的卫生部,荷兰的卫生部、社会福利及体育部;韩国的卫生及社会福利部等。


中国跨境检疫职责变迁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十年,中国政府分别在卫生部、农业部设立了专业的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机构,负责出入境检疫管理工作。

上世纪末,政府机构改革,以上两个检疫机构和商检合并(简称“三检合一"),成立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有出入境检疫,包括卫生检疫及动植物检疫职能统一由该机构承担。

2018年,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出入境检疫管理职能归入中国海关。


疫情跨境管控的主要问题


至今,绝大部分对疫情管控的基本策略是严把“入境关",主要措施,包括禁止入境、检测、检查、消毒、隔离等等,主要针对入境的旅客、运输工具和货物,针对出境疫情的管控十分薄弱,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全球疫情防控的一大缺陷。

出现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毕竟“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是当今世界人和人、国和国之间的基本行为规则。


国际合作是疫情跨境管控的最好解决方案


武汉疫情阻击战的一大经验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理。这一方法不但适用于境内,也同样适用于疫情的跨境传播管控。

不难推算,一个病毒携带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和此人与“原点"的距离成正比。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则剩下的问题便是国和国之间,在疫情的跨境管控上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开展积极合作。



期盼及建议:


1. 对他人负责便是对自己负责,对他国负责便是对本国负责。希望尽早看到更多负责任的国家实施更加有效的疫情输出防控措施;

2. 新冠疫情在中国出现,中国海关和移民局一道,为预防病疫的跨境传播,对进出境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检疫措施,特别是在疫情出现国际蔓延的情况下,一线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夜以继日,严防死守,艰辛工作,为数百个输入性病例的筛查确定,隔离,防止输入性扩散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成效令人钦佩。 

评说.png

(“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郑州海关,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海关目前对出境人员的检疫措施主要是个人健康申报、体温检测,疑似患者的离境劝阻,相比于入境人员,防控力度和效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防线前移",由本国专业检疫机构对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特定出境人员进行事先的检疫检测并提供健康检测报告,由海关在人员出境环节进行验核放行; 

3.  在进一步强化、优化疫情输出防控的同时,建议政府相关机构积极倡议、推动其他国家边境检疫机构的疫情输出防控。面对新冠病毒这个人类公敌,所有国家唯有合作才是最佳选择。一旦其他国家看到中国的表率行动及积极成效,实质性合作的机会就会出现,在一时难以成为国际性的共同合作行动之前,也不妨先开展双边、多边及区域性的合作,相信合作的价值、意义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合作内容可以包括各自对疫情病人的离境查控,本国漏检到对方国家后确诊的信息通报及跟踪处理;出入境防控管理措施的共享以及跨境疫情防控方法、手段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330095412.jpg

刚刚,又看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晚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讲话,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并积极倡议国际社会加强防疫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联防联控,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习主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讲话不但令人鼓舞,更应成为我们的工作指导, 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合作行动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题外话
为避免情况及建议不妥,给相关机构帮倒忙,公众号拟就几天没有直接推送,而是私下征求各方意见。感谢众多专业人士提供了很多新情况和修改意见,其中一位表示:所提想法有新意,但具体落实涉及到非常多的问题:譬如出境人员谁来进行事先检测认定?检测认定结果的有效时间是多少?为避免检测后到登机前的感染,应遵守什么防护规定?航班抵达国是否接受认可对方的检测结论?对瞒骗成功被对方国家检疫确认的感染人员如何处理等等,需要形成一个系统并且被双方接受、同意的实施方案并辅以相应的法律规范才有用。我对此深表赞同并认为:在疫情跨国传播日趋严重,全球国际航班因此大幅度取消、国际客运、货运大面积中断的情况下,尽快启动这样的国际合作对早日恢复包括中国自身在内的国际社会正常经济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一项建议是否真正有价值,是否可行还取决于是否有尝试的条件和实践检验的机会。

忘记密码?

扫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