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平发布时间:2020-07-08 16:31:16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再现新冠疫情,三文鱼案板发现病毒污染。海关反应迅速,即刻对各口岸冷链进口食品采取应急措施,严防严控。
睿库研究中心以深度访谈方式对应急措施下各口岸冻品进口通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通关流程及检疫处理基本情况
访谈问答
1. 冻品进口通关有哪些变化?
海关对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货物实施严防严控,相应的通关程序没有变化,但实施检疫处理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部分口岸几乎达到100%。
2. 新措施对货物通关时间的影响如何?
措施实施前,普通正常的冻品进口通关时间为3天左右,现在需要10天甚至更长,不同口岸的实际通关时间有所差异。
3. 货物通关速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箱体消毒、箱内货物消毒、取样、实验室检测,每一步骤都需要海关、消毒公司、码头投入人力,还要有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待处理的进口货物突然大幅度增加,出现积压、排队,延时在所难免。
4. 对货物的通关成本有何影响?
一是掏箱作业,每个箱子需要支付800至1200元掏箱费;二是因货物不能及时提离交付,冷藏箱在码头堆场每天需要支付400-500元打冷费;三是如果冷藏箱超期归还,每超期一天需要支付500元滞箱费。大致匡算,严管期间一个箱子的费用增加幅度为4000元左右。
5. 新措施对冻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如何?
受访人普遍认为影响比较大。除了通关时间和成本增加,对民众的消费心理影响很大,都不敢吃了,进口货物销量下降比较明显。
6. 商界对海关新措施的态度如何?
事关疫情防控和民众健康,大部分受访人认可、理解海关的新措施。但也有受访人认为冻品究竟是否属于疫情传播渠道尚无定论,从常识判断,概率很小。全方位、全覆盖实施防控措施,有反应过度之嫌。个别口岸甚至传闻要对进口工业冷冻品实施核酸检测和消毒处理,似乎有点夸张。
商界期望:在疫情一时难以彻底消除的情况下,对冻品究竟是否属于传播途径尽快作出科学、权威的判断并据此实施科学合理的管控制度。
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