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7-23 14:04:42
这是某隶属海关关长私下聊天时发出的叹息!
于是,我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便利化措施是为了便利企业,为什么又要违背企业意愿采取强制手段呢?
总署耗费这么多心血,好不容易设计制定出新的便利化措施,当然是希望效果最大化,采用数字化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也是顺理成章。问题在于考核指标的简单化、机械化,对不同口岸、不同商品、不同运输方式等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导致排名靠后等于实施不积极,工作不到位,基层海关也只能围着指挥棒转圈。
真可谓:各有各的难处!
1. 这些年,中国海关锐意进取,不断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成效显著,有目共睹。企业的抱怨只是希望海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2. 要相信企业的判断力,真正的便利化措施一定受到企业欢迎。关税担保,关税保证保险、通关一体化等等,何曾听到过类似抱怨?好的便利化措施的推广实施,应通过动员、鼓励等积极的方法和手段,赶牛上树,强人所难,即便是一片好心也难以被人接受。
3. 就贸易便利化而言,关企关系是清晰的,海关是服务提供方,负责“做菜、端菜“,企业是被服务方,负责"点菜“。一年前,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明确提出“严禁口岸为压缩通关时间简单采取单日限流、控制报关等不合理措施"。期盼国务院的文件精神能够在压缩通关时间以外的其他各个方面也得到充分体现。
4. 总署对便利化措施的适用场景要认真研究,譬如两步申报,仅适用于贸易单证不能在申报时及时收集齐全的特别情景,单证齐全的,一次申报很自然,强制要求分两次,就如要人把专门针对某类疾病的药品当作滋补品普遍服用,显然不合适。
5.对基层海关的考核指标设置应该更具人性化,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奖励优胜者应该,但如果拿不到奖牌的受批评,最后一名受处罚就不太合适。
6. 根本之道,还是要在便利化措施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当中多多听取企业意见,把选择权交还给企业 。